2020年理财骗局,理财骗局揭秘2017
一、近几年的理财骗局事件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理财骗局也层出不穷,以下是部分典型的理财骗局事件:
1.e租宝事件:2015年,e租宝涉嫌非法集资500多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人。该事件揭示了非法集资、P2P理财平台的风险。
2.中晋资产事件:2016年,中晋资产涉嫌非法集资500亿元,涉及投资者约5万人。该事件暴露了私募基金领域存在的风险。
3.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事件:2015年,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涉嫌非法集资1000多亿元,涉及投资者约20万人。该事件揭示了期货交易的风险。
4.善林金融事件:2018年,善林金融涉嫌非法集资600多亿元,涉及投资者约22万人。该事件揭示了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
5.云联惠事件:2017年,云联惠涉嫌非法集资400多亿元,涉及投资者约300万人。该事件揭示了电子商务平台的风险。
6.金立手机事件:2018年,金立手机公司涉嫌非法集资100多亿元,涉及投资者约5万人。该事件揭示了企业破产时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问题。
7.辉山乳业事件:2018年,辉山乳业涉嫌非法集资50多亿元,涉及投资者约2万人。该事件揭示了企业财务造假的风险。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进行理财投资时,要警惕非法集资、虚假宣传、高收益诱惑等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产品。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理财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二、理财骗局揭秘2017
2017年的理财骗局层出不穷,以下是一些当时常见的理财骗局类型及其揭秘:
1.P2P网贷骗局:
骗局特点:以高收益、低门槛为诱饵,承诺投资者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
揭秘:P2P网贷平台本质上是信息中介,但有些平台利用投资者的贪婪心理,虚构借款项目,非法集资。
2.虚拟货币骗局:
骗局特点:打着“区块链”、“加密货币”等旗号,承诺投资者通过投资虚拟货币获取高额回报。
揭秘:虚拟货币市场波动较大,很多所谓的虚拟货币项目缺乏真实价值,甚至存在欺诈行为。
3.养老理财骗局:
骗局特点:针对老年人,以养老、健康等名义,承诺高额回报,诱导老年人投资。
揭秘:这类骗局往往利用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虚构养老项目,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4.保健品骗局:
骗局特点:以保健品为幌子,夸大其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
揭秘: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谨慎,不要轻信夸大宣传。
5.投资理财培训骗局:
骗局特点:以投资理财培训为名,收取高额学费,实则并无实际培训内容。
揭秘:投资理财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消费者在参加培训时,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培训机构。
6.非法集资骗局:
骗局特点:以项目投资、资金周转等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揭秘:非法集资行为危害极大,消费者在投资时,应谨慎判断,避免上当受骗。
为了防范理财骗局,以下是一些建议:
1.提高理财知识,增强风险意识。
2.选择正规、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
3.不要轻信高收益、低门槛的诱惑。
4.不要向陌生账户汇款或转账。
5.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理财风险提示。
三、你不看当心也被骗
这句话可能是在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以免上当受骗。在信息时代,网络诈骗等风险无处不在,我们确实需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轻信不实信息,保持谨慎。同时,也要学会使用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
四、2020年理财骗局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相关题材进行理财骗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财骗局类型:
1.疫情相关骗局: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疫情的关注,以口罩、防疫物资等名义进行投资诈骗。
2.高收益理财骗局: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实则资金被非法吸收。
3.虚拟货币骗局:以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为名,诱导投资者进行投资。
4.P2P网贷骗局:打着P2P网贷的旗号,以高收益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5.众筹骗局:通过众筹平台,以虚假项目、虚假回报为诱饵,诱导投资者投入资金。
6.养老骗局:以养老为主题,承诺为投资者提供高额回报,实则诈骗。
7.金融互助骗局:以互助为名,实则进行非法集资。
为了防范这些理财骗局,以下是一些建议:
1.提高警惕,不轻信高收益的诱惑。
2.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平台进行投资。
3.增强理财知识,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
4.仔细阅读投资协议,了解投资风险。
5.如发现理财骗局,及时报警。
投资者在理财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本文由站外编辑发布,不代表财经百科知识-庞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caijin/4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