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后服务方案,中学课后服务管理财务制度
一、中学课后服务管理财务制度
中学课后服务管理财务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中学课后服务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制定的专项财务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份中学课后服务管理财务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总则
1.为规范中学课后服务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中学课后服务经费的管理。
3.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经费来源
1.课后服务经费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等渠道。
2.政府财政拨款: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课后服务经费给予适当支持。
3.社会捐赠:鼓励社会各界对课后服务事业进行捐赠,捐赠资金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学校自筹: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筹集经费:
(1)收取课后服务费用;
(2)开展校内经营活动;
(3)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
三、经费使用
1.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课后服务人员的工资、补贴及福利;
(2)课后服务设施设备的购置、维修和维护;
(3)课后服务活动所需的材料、用品等;
(4)课后服务人员的培训、进修和表彰奖励;
(5)课后服务宣传、推广和评估等。
2.经费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合规:经费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公开透明:经费使用情况应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3)专款专用:经费必须用于课后服务相关事项,不得挪作他用;
(4)勤俭节约:合理控制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经费管理
1.学校设立课后服务经费专户,由专人负责管理。
2.经费管理应实行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定期审计等制度。
3.预算编制:学校应根据课后服务工作的需要,编制年度经费预算,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执行。
4.收入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收入合法、合规、及时。
5.支出管理:学校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加强支出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6.定期审计:学校应定期对课后服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五、监督检查
1.学校内部监督: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课后服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外部监督: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应加强对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
3.社会监督:鼓励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课后服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附则
1.本制度由学校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中学课后服务方案
中学课后服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服务目标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三、服务内容
1.作业辅导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课外活动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等。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兴趣班
(1)开设各类兴趣班,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
4.心理辅导
(1)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家校沟通
(1)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2)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
四、服务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至晚上6点。
五、服务人员
1.教师团队:由我校教师组成,负责作业辅导、课外活动、兴趣班等。
2.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辅导工作。
3.家长志愿者:参与家校沟通,协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六、服务流程
1.学生报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后服务项目。
2.教师选拔: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选拔合适教师担任课后服务工作。
3.服务开展:教师按照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4.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意见,改进服务质量。
七、服务评价
1.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
2.家长评价:收集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评价:对课后服务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后服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三、中学课后服务内容
中学课后服务是为了满足学生课后学习、生活、兴趣发展等多方面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设立的一系列服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课后服务内容:
1.作业辅导:
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解答作业中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高作业质量。
2.学科辅导:
针对学生学科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提供专门的学科辅导。
邀请学科老师或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3.兴趣小组:
开展各类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社区服务等。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6.阅读推广:
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等。
7.体育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8.艺术教育:
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
邀请专业艺术教师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9.科技活动:
开展科技制作、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德育教育:
开展德育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四、中学校内课后工作服务方案2021年
中学校内课后工作服务方案(2021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服务原则
1.公益性原则:课后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确保服务内容和质量。
2.安全性原则: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3.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
4.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管理制度,确保服务规范有序。
三、服务对象
在校内就读的全体学生。
四、服务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服务内容
1.文化课辅导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开展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外阅读
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美术、音乐、体育等活动
开设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定期举办校内艺术、体育比赛,展示学生才艺。
4.科学实验、创新实践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研学旅行,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服务方式
1.课后托管班
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确保学生安全放学。
在托管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
2.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或小组辅导。
定期评估辅导效果,调整辅导策略。
3.社团活动
建立各类兴趣社团,由专业教师指导,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自我。
4.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七、组织实施
1.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明确各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到人。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4.定期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
八、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后服务经费,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开展。
2.设施保障:学校将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设备,保障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
3.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
本文由站外编辑发布,不代表财经百科知识-庞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caijin/11832.html